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AR、VR、机器人写作……你不可不知的传媒科技

2018-02-14 闫婷 南方传媒书院





以移动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技术力量,已经开始渗透到专业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未来还可能给新闻业带来更多革命性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媒介技术正在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接触信息的方式。


AR技术
1. 什么是AR?

AR是增强现实(Augment Reality)的简称,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信息之上,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的体验和认知。

AR技术的三个特点是:虚实融合;实时互动;三维注册

2. AR与新闻结合 

(1)多模态信息带来的阅读体验

日本《东京新闻》在2013年为儿童推出一个增强现实应用,旨在使该报纸成为大人孩子能一起读的新闻,当手机摄像头对准某篇文章时,手机里就会出现网络版动画效果的新闻,减少生字,方便儿童阅读。

(2)交互设计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

《华西都市报》用户在手机上安装相应客户端后,用手机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则可以在手机屏幕上看到与新闻相关的视频音频,网页或图片。

(3)第一人称叙事创造沉浸感

传统新闻报道采用第三人称,提供一种客观的全知视角,让受众站在新闻之外观察事件,而AR技术所营造的第一人称则让参与者产生身临其境的在场感,让用户更多地感知新闻在身边发生。

3. 最新进展

前几年AR的体验方式局限于眼镜、头盔,引起消费者吐槽,认为不成熟、太笨重、不方便……2017年扎克伯格称“我们要让手机摄像头成为全世界第一个AR平台”,在未来手机作为AR又一入口将与智能设备的发展齐头并进。


VR技术1. 什么是VR?

VR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简称,是通过数字视觉技术生成、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用户接住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浸入其中并与其进行实时互动,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第一人称代入感”。虚拟环境可以是现实环境的复现,也可以是主观想象的人工世界。

VR技术的核心特征可以归纳为3I:沉浸(immersion)、互动(interaction)、想象(imagination)

图片来源:新浪网

2. VR与新闻结合


(1)内容转向:由浅层叙事到深度内容

传统媒体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只能为受众提供“片面真相”和“间接体验”而VR的采用则有利于打破这一桎梏。受众可以借助VR设备,亲身进入具体情境,进而深刻理解新闻事实。

(2)业态转向:各自为战到跨界融合

VR技术不仅能够驱动传统媒体机构迅速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平台以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还有力推动了传统新闻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跨界融合”。例如早在2015年,纽约时报和谷歌就合作向报纸订阅用户免费发放100多万份简易设备,硬纸眼镜,以推广VR新闻阅读。

(3)样式转向:从“原画复现”到“沉浸+参与”

VR的新闻叙事逻辑从受众视角出发,突破传统媒体线性且较为固化的新闻报道模式。VR+新闻的叙事逻辑从受众视角出发,他们不是局外人,甚至可能成为新闻的中心。并且vr技术把新闻“接近性”和“相关性”等要素放大到极致,引起更多用户关注。

3. 最新进展


各头显设备、系统的不兼容,被认为是VR社交的絷肘。VR技术瓶颈难以突破也是近年VR市场冷寂、AR走热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VR的呈现形式上,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李挺伟认为,未来VR的呈现方式不会受到硬件的束缚。F8大会上Facebook提出的“social VR”的早期应用测试版Spaces只对Oculus系统开放,如何跨平台生成虚拟现实内容也是讨论的重点之一。


机器人写作
1.什么是机器人写作

2011年,Narrative用Narrative Science写作的新闻进入我们的视野。Narrative运用Narrative Science算法,大约每30秒就能够撰写出一篇新闻报道。Narrative 的新闻撰写基本模式为:

首先,通过系统的搜索引擎收集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并从中寻找新闻要素。

其次,决定新闻的角度和风格模式,再按照“元作者”提供的词汇来组成句子。

所谓“元作者”是由资深记者组成的团队,他们负责创建一系列报道题材的模板,他们同Narrative技术工程师密切合作,使计算机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识别相应数据。

2. 写作机器人的应用


《华尔街邮报》写稿机器人——Heliograf

Heliograf从去年里约奥运会开始撰写一些新闻,主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生成一些简单的信息作为报道,并且在推特上发布。在之后的应用中,Heliograf还进行了升级,能用更加专业的评论语气和分析事情的思路来写稿,写出来的成品也更加贴近人类的水平。


纽约时报——写作机器人

纽约时报机器人写作程序主要用于两大方面,一是将数据整理成新闻,二是为智能手机用户发送“即时新闻”。 该软件每天早晨都会给用户发送大量最新的信息及预测。


美联社——Word Smith

美联社在2014年7月就和自动化写作软件Word Smith合作,完成了大量涉及数字的财经报道写作。先让机器人Word Smith读取财报,然后按照编辑预先提供的架构,自动生成偏向于数据分析的财经新闻。

在国内,新华社“快笔小新”和腾讯“Dreamwriter”也正在投入使用。

这是“Dreamwriter”写作的首篇新闻稿,这篇稿子引用了统计局的数据,还分别有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以及银河证券等分析师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与媒体记者日常的消息稿无异。

3. 机器人写作对未来新闻生产有何影响


(1)新技术解放新闻生产力

事实上,机器人写作的新闻生产可以视为一种基于数据新闻流程而自动生成的模式,较之于早期对数据信息的纯粹抓取和分析,机器人写作更偏重于脱离人工并自动化生成新闻,后者也是其最大的价值及最显著的特征。对于传媒业而言,只有掌握先进的生产力,才能更有效率地创造价值。

(2)机器人可以为记者松绑

目前看来,机器人虽不会完全替代人类的记者,但可以释放记者更多的潜力和空间,让记者从繁杂的基础操作中“松绑”,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从而解放出更多的创造力。人工智能机器人写作的本质是人的功能延伸,它所参与的只是新闻生产的初级阶段,至于后续报道仍需要人类记者去挖掘深度、提升高度、拓展广度。

图片来源:快科技

(3)机器人新闻的“冷思考”

然而,当大量私人数据被挖掘分析后,随之而来的或是个人的隐私权有遭到侵蚀的危险。机器人尚缺乏感性思考能力,使得其对新闻生产主体的伦理判断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有相关的操作制度进行规范,加以干预。除此之外,对机器人写作的署名、著作权归属以及新闻失实等问题,都尚处于法规亟待完善的半真空期,这些有待未来逐步完善。

干货 | 花莲地震、香港大巴翻车事故、大悦城行凶案   灾难报道要注意这些!

干货 | 文案?策划?傻傻分不清楚?

干货 | 如何给文章起个好标题:让你的转发傲视群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